父母支持孩子理想的时候要考虑实际

时间:2025-08-09 18:42:03
父母支持孩子理想的时候要考虑实际

父母支持孩子理想的时候要考虑实际

理想,让人听起来振奋而充满力量,但人绝不能为了虚无而不切实际的理想枉度此生。不过有的时候,爸爸妈妈经常会听到孩子很不实际的想法,作为爸爸妈妈一定不能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。本文内容是父母支持孩子理想的时候要考虑实际。

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,所以说,为了实现理想一定要努力。如果爸爸妈妈不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想,那么对于孩子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会有影响的。在爸爸妈妈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理想的同时,也要教会孩子努力的意义。

孩子对于自己的认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的思维方式、行动、观念等,所以,孩子有了自己的理想是一件好事,说明孩子对于未来有了想法。但如果孩子对于理想仅仅停留在“说”的阶段,那么是完全没有意义的。

孩子的理想要实际一些

父母支持孩子的梦想固然重要,但同样需要他们能够肩负起家庭的责任与目标。研究、规则、实施,是实现目标的必经之路,如果孩子的念头仍停留在没有行动就能实现梦想,那么无疑是完全虚假的自我觉知。

不要让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想法

有的时候,爸爸妈妈经常会听到孩子很不实际的想法。比方说:“我现在不想学习,以后我可以靠电脑游戏为生。”或者“我以后会成为明星,会找保姆照顾我,我不需要学习洗碗。”

虚假的自我认知,一些不实际的想法很容易从孩子的脑袋中出现。作为爸爸妈妈,同时身为成年人,我们一定不能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到更具有创造性,以及宽容心的思考方式。

如何让孩子行动起来,爸爸妈妈要这么做

1、研究、调查、分析。如果你发现孩子现在的体重增加很快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你不要仅仅对孩子说 “平时要吃健康的食物”、“不要吃那些垃圾食品”这样的话,你要帮助孩子分辨出什么是垃圾食品,同时你也要告诉孩子哪些食物是健康的,要有计划的摄入。

2、在计划之上模拟现实。如果孩子有表演的小天赋,你也别期待着孩子走上这条路,成为奥斯卡影后。在孩子有了理想之后,除了要让孩子坚定信念之外,你还要通过学习、培训,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.方式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提升,为理想而奋斗。

3、如果孩子的成绩下滑的话,最好是能够为孩子准备一些课外辅导,不管是给孩子报辅导班、还是请私教、或者是拜托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,爸爸妈妈都要做到为孩子构建具体的学习空间,这才是解决孩子成绩下滑最有效的方法。

4、讨论目标结果——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。

  父母应该如何改变孩子不切实际的想法呢?

这个时代充满了诱惑,有的人向往聚光灯下的风光,以为靠颜值就能博取眼球,获得光鲜夺目的人生。但人生的完满并不在于急功近利地攫取鲜花和财富,而在于厚积薄发。我们要为人生规划,要勇于追求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美好生命形态,而不是艳羡别人看似光鲜的人生。

梦想,让人听起来振奋而充满力量,但人绝不能为了虚无而不切实际的梦想枉度此生。人与人之间的资质、禀赋本来就千差万别,有的人擅长音乐,有的人擅长体育,有的人逻辑思维出众,有的人形象思维超群……由于迥异的天资条件,我们在为梦想定义、为人生规划时应该思考:我的梦想是否符合我的天资条件?我即将选择的这条梦想之路能否实现我的人生价值?

梦想就是在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基础上的“自我实现”。“自我实现”既要有安身立命的事业,又要有处世做人的原则。这样的梦想,并非每个人一出生就拥有,而是在人生过程中不断选择和创造的结果。正因如此,我们做父母的要为孩子拥有这样的梦想、成为这样的人负责。

我们要告诉孩子,作为家长,我们会无条件支持你的梦想,只要是适合你的,哪怕一次次失败,我们也会陪伴你、守护你,为你的成长助力。我们还要告诉孩子,我们会选择你有意愿去参与并且对你成长有益的活动,但是也会毫不犹豫地排除任何短视的、追名逐利的人生选择,请你理解。父母的见解可能并不透彻高深,但是父母的人生经验远比孩子丰富。

让孩子理性认识自己认识世界,孩子只有正确认识到自己,才能对自己的梦想方向作出正确的抉择,以增加成功的几率。父母一是要尽量站在“第三者”角度,避免施加干扰,不“捧杀”,也不“棒杀”,给孩子一个客观理性的认知,让孩子对自己既不盲目自信,也不妄自菲薄。二是要注意发现孩子的固有禀赋与兴趣。杜威认为生长就是天赋本能的继续发展。孩子在天赋领域、兴趣基础上的奋斗才具有意义和价值。今天的孩子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,父母要以一种巨大的责任感,让孩子知道当下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机遇与个体机遇的关系。

1、父母要找准孩子的智能类型

人的智能可以分为很多种,但它们并不是均衡发展的,而是各有侧重。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擅长的方面。父母要懂得观察自己的孩子,对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。

有的孩子在体育方面很有天赋,但学习成绩却很一般,那父母就应该尝试着从体育方面来培养这个孩子,而不能总拿文化课成绩作衡量标准。而又的孩子天资非常聪颖,不但学习成绩很好,而且学其他的东西,也总能位于前列。但是,又会出现一些父母,总是对孩子期望值太高,始终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绩,极为吝啬对孩子的鼓励赞扬,如此一来,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,甚至于使孩子厌烦学习。

所以,父母要多学习一些关于多元智能方面的教育知识,懂得各个智能类型的特点,从而帮助孩子进行科学的智能分析,安排他们的学习和培训,不要只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要求和教育孩子。

2、父母不要对孩子过分施压

父母对孩子 的教育虽说是倾其所能,但成长的关键还在于孩子自身,对此父母要有清晰的认识。孩子的能力终归是有限的,作为达人自己在工作中尽了努力,但当事情超出能力范围时,无法事事如意。那对孩子更应该如此,不能太苛刻。

当对孩子的能力有了一个较准确的判断时,父母要做的就是尽力去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条件、宽松的学习环境,并对孩子的进步及时进行鼓励,而不是去施压。在这种阶段,父母不要显露出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,现在的孩子从小压力就挺大,对父母的看法也非常看重,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心目中产生的影响远非父母可以估量,所以有时候父母多做好软环境就可以了,学习的事还是交给孩子们自己去努力吧!

3、心态放松地对待孩子的错误

作为父母,要努力给孩子提供一个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成长环境。要做心态放松的父母,为孩子设定一个合理的期望值。孩子毕竟是孩子,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,这些错误贯穿了孩子的成长过程。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,在面对孩子时,要放松自己的心态。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忍耐和宽容对待自己的孩子犯的错,要慢慢来纠正孩子那些不好的行为。

不要过多地焦虑——谁没有一个什么都干不太好,让父母生气的童年呢?在我们自己做父母时,也应该学会容忍,不能老是绷着一根紧紧的弦,条条框框,必须达标,不能过界,要用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孩子。

4、父母要重视孩子的精神幸福

曾有一位教育专家戏称:现在的“傻孩子”、“笨父母”是越来越多了。这一切,都源于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。幸福感不与物质挂钩,是一种因为满足而发紫内心的愉悦情感和感受。父母要给孩子幸福感,更要培养他们感受幸福的能力。

现在,一部分孩子成了物质上的富翁、精神上的贫民、幸福指数上的乞丐。不少父母用社会上功利和物质的标准来培养和要求孩子,没有问孩子的梦想,没有问孩子喜不喜欢,将成人社会的竞争压力都转嫁到了孩子的身上,使孩子过早失去了本应拥有的幸福时光。

父母要记住,孩子还小时,家长是孩子幸福感的保管人,我们应该给孩子的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快乐童年。别动了孩子最珍贵的财富,别让自己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害了孩子。

5、父母切忌为攀比而培训孩子

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,父母也是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投资,在很多培训上都很舍得花钱。投资教育是好事,但也会出现一些父母,不是因为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哪方面有了兴趣和特长去投资,而是因为看见孩子的同龄人在哪方面培训了,出于攀比心理,便盲目让自己的孩子也参加该培训。

这样的投入,很可能刚开始孩子和大人都挺有兴趣。但因为终究不适合自己的孩子,再加上父母的过高期望,会使孩子很反感,很累,心理压力很大。父母也很生气,头痛,最后往往事倍功半。所以说,我们的父母在对待这个问题时,一定要理智,科学,切忌为攀比而培训孩子,这样对大人和孩子都是一种资源浪费

《父母支持孩子理想的时候要考虑实际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